2026年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每日練習優(yōu)選(9.29)

湖南公務員行測經過多年的發(fā)展變化,考試內容日趨穩(wěn)定,已經形成了完整、系統(tǒng)的體系,題量穩(wěn)定在120題,考察內容也比較固定,各模塊包括常識判斷、言語理解與表達、數量關系、判斷推理、資料分析五大部分。湖南省考行測全部為選擇題題型,共計120題,分值100分。


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筆試答題時間120分鐘,共有120道考題,平均每道題的解題時間僅有一分鐘,這就需要我們在答題時提高速度,拔高正確率。備考時一方面要掌握解題技巧,另一方面要多加練習,為此湖南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每日一練,幫助考生尋找題感。更多相關知識可參看2026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用書(點擊訂購)備考。

接下來完成1-3題!
1、社會認知偏差是指在社會認知過程中,認知者和被認知者總是處在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狀態(tài)。因此,在認知他人、形成有關他人的印象的過程中,社會認知往往會發(fā)生這樣或那樣的偏差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,這些偏差無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會心理規(guī)律的作用,而產生的對人這種社會刺激物的特殊反映。
根據上述定義,下列不屬于社會認知偏差的是:
A.《三國演義》中大才子龐統(tǒng)準備效力東吳,面見孫權。孫權見龐統(tǒng)面貌丑陋,心中先有不快,又見他目中無人,于是將其拒之門外
B.小王來公司的時間不長,但最近銷售業(yè)績突出,他的個人能力也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
C.影視劇中的記者多為年輕漂亮的女性,人們常認為記者多為年輕女性,但在現實生活中,我國女記者只占全部記者的三分之一,25歲以下的年輕女記者只占8.4%
D.小李是一個作家,從業(yè)十年后,他的新作一炮成名,他以前創(chuàng)作過的一些文學作品也因此迅速受到追捧,成為暢銷書籍
2、擠進效應是指政府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時,能夠誘導民間消費和投資的增加,從而帶動產出總量或就業(yè)總量增加的效應;擠出效應是指當供應和需求有新的增加時,隨著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,這會導致部分資金從原來的預支中擠出,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。
根據上述定義,下列屬于擠出效應的是:
A.某地區(qū)縣政府對家庭困難的個體經營者減免稅收,從而帶動了當地的個體經濟
B.某地方政府計劃投資一些大型化工項目并建立化工廠,由于工廠將占用一部分耕地,因此該地區(qū)糧食價格上漲
C.由于適齡兒童增加,該地區(qū)政府加大了對學;A建設的資金投入,并降低學雜費,于是當地家庭為孩子報藝術班的比例增加了
D.某市實行房屋限購令后,樓市交易低迷,人們轉向投資鄰市,使鄰市樓市被進一步催熱
3、一般來講,耕作的涵義是指作物在種植之前,或在生長期間,為了改善作物生長條件,對土壤進行機械操作。耕作的目的有三個:(1)改良土壤結構;(2)把農作物殘茬和有機肥掩埋并摻和到土壤中;(3)清除雜草和其他不需要的植株。
根據上述定義,下列選項中屬于耕作的是:
A.下雪后將板結的表土破碎
B.在麥田旁挖排水渠
C.在農田里種植綠肥作物
D.噴灑殺蟲劑以殺滅害蟲
參考與解析
1、【答案】B。
解析:社會認知偏差的定義要點是社會認知產生偏差。B項中,小王的銷售業(yè)績突出使得大家認可他的個人能力,并沒有偏差。故本題答案選B。
2、【答案】C。
解析:擠出效應的定義要點是:政府支出增加,使得私人資金由原來的預支中流入到新的商品中。A、B兩項均沒有資金從原來的預支中擠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;C項家庭中的資金由學雜費中擠出,流入到藝術班報名費中,符合擠出效應的定義;D項政府支出并未增加,不符合定義。故答案選C。
3、【答案】A。
解析:按照定義,耕作的目的有三個。B項沒有達到耕作目的的任何一個,因此不屬于耕作;C項是種植作物,而不是在作物種植以前或作物生長期間進行的機械操作,因此也不屬于耕作;D項不是機械操作。只有A項是為了改良土壤結構而進行的機械操作,屬于耕作。